为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、热爱劳动,11月19日,广文书院赴黄岩乌岩头村举行以“秋日拾趣季,欢乐采摘行”为主题的教育研学活动,书院部分导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本次研学活动。

到达目的地后,同学们便分成了黄、橙、绿三支队伍,分派了三块稻田。任务分派后,各组到分派的田地开始分工合作,有的带上手套,拿起镰刀,俯下身子,割稻谷;有的齐心协力利用塑料板运送割好的稻谷;有的扛起几把稻谷便冲向打稻机,开始打稻谷。打稻机“哗啦哗啦”地运作着,谷粒倾泻而下,积聚成堆,不一会就堆满了打稻机。同学们分工协作,忙而不乱,场面好不热闹,虽然累得汗流浃背,但依然乐在其中,体验劳动的快乐。

随后,同学们又扛着锄头来到了红薯地,满是期待的表情。纵横交错、红绿相间的薯藤下藏着一垄垄整齐的土包,土包下是红薯。同学们两人一组,拔掉乱麻似薯藤,用锄头轻轻推开一层层土壤,形状各异的红薯便悄然露出了头。同学们手捧着奇形怪状的红薯,分享着丰收的喜悦。

感受劳动的欢乐后,同学们来到乌岩头古村的见素艺术工坊,体验扎染教学。老师讲解了扎染基础知识,强调不同的宽松度和间隔度会造成染色的深浅不一,不同工具的摆放角度也会呈现不同样式的艺术效果。听完老师指导后,同学们利用螺旋法、触电法、条纹法、夹扎法等技巧,将白色布袋折叠、缠绕、蜷曲,放入染缸。在等待作品出炉的过程中,进行了知识问答环节,同学们争相竞答,气氛热烈。
最后,学生们来到了清代四合院里的乌岩头民俗博物馆。博物馆内陈列了上千件民国时期的生活用品、名人字画、艺术藏品。学生们欣赏着那些老旧物件,似乎来到了那个有着三寸金莲、抬轿子、睡架子床的年代,感受民国时期的民俗藏品魅力。

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通过这次研学活动,学生们感受到了秋日丰收的快乐,体验了劳动辛苦,领略了扎染魅力,也拾取到了历史的厚重文化,纷纷表示收获颇丰,希望以后能多参加这样有趣又有意义的实践体验活动。